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 >> EAP服务 >> 外服心援快讯 >> 正文
顾歌读心闻:“阴性艾滋病”其实就是心病!
2011/4/8

近日,一种被传为“阴性艾滋病”的神秘病毒备受关注。45日卫生部已就此澄清,称“阴性艾滋病”只是恐艾症状。6日、7日,记者连续两天与自述“阴性艾滋病”群体接触了解到,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认同官方说法,仍然坚持认为自己身患不明病毒。相关医学专家也明确指出,“不能单纯因为症状相似而去判断疾病。”

  自述“阴性艾滋病”者:频繁检测,都要疯了

 对于林华(化名)来说,“阴性艾滋病”是个新词儿。但她对这个词儿背后包含的症状非常熟悉:乏力、盗汗、消瘦、关节疼、身体变形……

  “200316日下午,我去当地一家医院抽血检查,那个护士用了没有包装袋的针筒,我当时没注意,结果12天后,我开始发烧、淋巴肿大。”47日下午,林华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后,她去做了HIV抗体检测,结果是阴性的,但是她发现家人也出现了相同症状。先是爸爸频繁感冒,后来老妈也犯了咽喉炎,老公和儿子也没有逃过。

  后来几乎每隔一个月她都去做一次检测,这样持续做了一年多,结果都是阴性。“我都要疯了,既然没有感染艾滋病毒,怎么老是出现这种病症呢?”

  她直到现在也没有告诉家人真相,但是看到家人跟自己一样饱受病痛折磨,她愧疚得想自杀。“尤其是我的儿子,本来学习很好,但是现在常常发烧、腹泻、成绩下滑,考大学都成问题。是我害了他。”

  2009年,她无意中发现了有一个名为“寻找真相”的网站。网站里面聚集了一群跟她一样有相似特征的人:他们大多有“高危”行为,最初怀疑自己感染艾滋病,于是反复做HIV抗体检测,结果都是阴性。但临床上始终找不到病毒,很多医生认为他们是精神因素导致的。

  据网站管理员之一陈新(化名)介绍,目前这样的QQ群有数十个,最大的群里有上百人,“我们希望能凝聚力量,让政府给予关注,找出真相。”

  官方称是“恐艾症”有人仍难认同

  对于活跃于网络空间的这一群体,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说,“阴性艾滋病”在网上已经炒了好几年了,实际上是一些人“恐艾”症状的表现。

  “有些人是先有症状,然后才开始怀疑的。另外,也有一些人感染后,家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出现了症状,这怎么解释?”陈新对“恐艾”说法并不认同。

  陈新今年32岁,在2009年的一次出差中,他到街头小诊所补了一个牙,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发烧、舌头发白、乏力、荨麻疹反复发作,一直到现在还在吃罗红霉素和氯雷他定。他先后做过8HIV检测,全部是阴性。

  2010110日和17日,陈新所在QQ群里的59人在北京地坛医院做抽血化验。检测结果全部是阴性,得到的答复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对于这个结果,他们中有人认为“只是常规检查,没有根本意义”。他们认为要做的不是艾滋病病毒检测,而是要做病原体分离鉴定查明原因。

 

顾歌解读:

其实目前这些“阴性艾滋病”患者患的不是什么新型“艾滋病”,而是一种心病,这种心病就是“癔症”。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且都与一些具体的疾病症状表现相似,故有人称其为疾病模仿家。癔症有明显的精神因素,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这些障碍没有器质性基础。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遗传,比如缘于患者心理上产生的剧烈矛盾或者受到的不良暗示。而一些病患性格特征也很明显,如情感丰富、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富于幻想等具有癔病性格特点的人是癔病的易患因素。

  如果出现同样症状的情况比较普遍和集中,那就是集体性癔症了。集体性癔症是同一个群体面对相同的恐怖的事情,相互之间表现出相同的癔症反应,有“同病相怜”的表现。集体性癔症中,女性群体多于男性群体。下面就为您简单介绍集体性癔症是个什么病。集体性癔症的患者有些是以前受到过类似的精神刺激,因此在个别人发病时,他们会立即产生“同病相怜”的感觉,在这种不良暗示的作用下也会跟着发病。因此,这个精神疾病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比较常见。

    集体性癔症的患者并不是在故意相互模仿,而是当一群人(比如QQ群)面对同一个恐怖事件或者共同关心同一个突发状况时,产生了某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从而出现了共同的精神障碍类的癔症反应,并直接表现为躯体化特征。

    虽然集体癔症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可以通过“暗示作用”得以疯狂传播,但总有一些人是可以通过自身免疫而“幸免于难”的。那么,究竟是哪些人更加容易被这种癔症缠身呢?

一般说来,一个群体中相对紧张敏感或孤独封闭的人群最容易受到这种癔症的侵袭。因为这些人比较容易关注到他人的异常反应,并善于将原因归结到与自身相关的事物上,然后再从这种“归因”中寻找更多的相似感受,从而一步步陷入“患病”状态。

 

顾歌建议:

     所以感觉自己患上“阴性艾滋病”的人治病方向应该转移一下了,不要再浪费时间和金钱在无谓的艾滋病检测上了,而应客观地意识到,当目前的比较发达的医学科技不能发现你的问题时,那一定要拓宽一下自己的思维,因为我们人体心理比生理更容易患病,而且心理患病后,就容易产生一些生理反映,我们称之为“心身病”。而这些患者求助的唯一通道这是做一次规范的心理检测,并和心理咨询师做一些深入地探讨。这样才是对症下药。

 



联系方式:
1、企业EAP企业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外服心援微信公众号
  电话:021-31268234,QQ:1192248002
2、个人心理咨询:021-51699291
3、公益合作:021-34615075
 

  • 上一个信息:
  • 下一个信息:
  • EAP | 外服心援 | EAP服务 | 员工心理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心灵花园 | 心潮心理咨询中心

    © 2010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上海外服EAP中心) 沪ICP备12032166号-1

    联系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631号1B-2D 电话:021-31268234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旨在提供职业辅导,员工帮助(EAP)服务,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招聘和离职面谈,企业绩效提升及领导力管理咨询,企业培训等服务